有的人忙着旅游,有的人忙着假期“上班”,干起了摆摊生意……记者调研发现,“五一”期间,不少人购进玩偶、头巾等,做起了摆摊生意,日进上千元。
不少摊主告诉记者,“摆摊是否赚钱取决于很多因素,地点、售卖物品、人流量等,节假日摆摊尤是如此。”“五一”假期,也有一些摊主因位置选择等因素,摆摊收入不尽如人意。
假期,小雅也是摆摊大军中的一员。作为一位长期在贵州黔南摆摊售卖各种小物件的摊主,小雅和她男朋友共同经营着他们的小摊位。
“假期第一天,我从中午十一点半摆摊至晚上十一点半,平均每个小物品的价格在20元左右,一整天的收入是1460元。因为天气原因,后面两天人流量不是很多。第四天天气转变了,又连续摆摊12个小时,收入近1300元。”小雅说。
据小雅介绍,她的摊位主要售卖玩偶、头巾、扭扭棒小狗等物品。收入比较可观主要是得益于较好的摆摊位置,不要摆摊费用,“要起得很早去抢位置,谁先来就是谁的,加上又是一个网红打卡点,‘五一’假期的人流量很大。”
货源上,小雅说:“我很喜欢织头巾、手作玩偶等,大部分成品是自己手工制作的,有一部分是在购物软件上精挑细选购入的。”
定价方面,不同物品的定价不一样,小雅介绍,“以‘扭扭棒小狗’为例,定价是参考材料费加当地平均每小时的工资来算,但如果是手工制作的,我定价会略高一点,比如手织的头巾,我定价则是11.9元/条。起初不同物件的定价可以略高一点,后期视销售情况再调整。”
另一位卖耳饰的摊主说,“在购物软件上购入不同耳饰的进价是2.2元,售价9.9元,每天能盈利700元左右。买的人不多,但是买的量大。”
但是,有一些摊主的摆摊经历就没有小雅那么顺畅了。一位在河南摆摊的摊主表示,“卖了两天,收入340元。总结下来,还是需要选择一个人流量大的位置,前期预期太高,并未对位置选择放在心上。”
除摆摊外,诸如代排、宠物喂养等新“副业”涌现,不断助推“假日经济”的升温,助燃假期消费市场。“假日经济”火热,背后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。“五一”假期前夕,各地陆续出台重磅优惠活动,推出便民优惠举措,使之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。
在“五一”文旅消费周期间,浙江推出超180场活动。其中,包括文博展览、节庆活动、赛事活动、文化演出和文旅市集等。此外还推出文旅消费券、景区门票减免、餐饮住宿优惠等惠民举措。
北京各大商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。例如,围绕“多彩京城云购好物”主题,启动“第六届双品网购节”,活动将持续至5月12日,重点电商企业纷纷参与第六届双品网购节,联动上下游企业拓展合作模式,与消费者在线互动“云逛街”,激发消费活力。
贵州围绕商场、超市和汽车、家电等重点消费场景和消费品,筹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,并推出系列优惠举措。其中,围绕“多彩贵州欢乐购”开展了普惠性消费券发放、“家居消费焕然一新”专项促销等系列活动。